找到相关内容1929篇,用时3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夏莲居老居士净语

    有大福德始念佛 发菩提心修 佛说无上深妙禅 浅人当作浅法看四仪庄严三业净 坚守重戒勿少犯 打破人我是非关 放下生平闲知见谈玄说妙不相干 三字真传老实念 只此即是长夜灯 苦海慈航斩魔剑要拔多劫生死根 直拼此身作呆汉 五宗八教一句收 切莫念外觅方便过缓过急同是病 强想一心心愈乱 志坚如钢气如绵 不间不杂自成片因心果佛互感应 根身器界潜传换 烦恼未伏念不一 习气不除佛不现千万句如一句时 何愁不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73254100.html
  • 周叔迦:说戒

    都是要堕落在地狱;饿鬼、畜生之中的。儒教既是以戒为基础,即是礼乐问题,虽然与佛教所用的名词不同,性戒的意义却无差别。儒教的五伦八德便是性戒,便是佛教所说恶。儒教是从的一方面说,劝人应当行。佛教...坏事便是,即是不杀、不盗、不邪淫、不两舌、不恶口、不妄言、不绮语、不贪、不嗔、不痴。这是佛教的性戒,也是一切人类共居的原则、社会安宁的基础。世间一切祸事都是由于不守、造作恶才发生的。 ...

    周叔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40268022.html
  • 问:如何印证自己的修行有没有偏差?

    当中都在起贪嗔、邪见,这就是落入恶道的因,有因必有果,你反省自己一天当中起了多少恶因,如果恶因很多就必然堕入三恶道中,没有人救得了你。 如果你与相应,那你将来一定升天,这个法界是天道法界,修四禅八定的人,死后可升到色界天去,这就超越了欲界天。善属欲界,四禅八定可到色界、无色界天,你自己有没有四禅八定自己心里明白,这完全是实质上的问题。 你现在即使证了果,还是以五戒十善为根本。不可能证了果,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54677695.html
  • 自知录

    法资荐。所费百钱为一。劝化父母以世间善道。一事为。劝化父母以出世间大道。一事为二十。 〖解〗凡言百钱。谓铜钱百文。正准银十分。不论钱贵钱贱。  △ 事继母致敬尽养。一日为二。敬养祖父母同论。  △ 事君王竭忠效力。一日为一。开陈善道。利益一人为一。利益一方为。利益天下为五十。利益天下后世为百善。遵时王之制。不违犯者。一事为一。凡事真实不欺。一事为一。  △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95969206.html
  • 印顺法师对“大乘教团起源”之考辨

    ;三、初期大乘以“”为菩萨戒,只属在家戒等。)推想大乘与出家的部派佛教无关,就此而更进一步推定:大乘数团起源于非僧非俗的寺塔集团。  对此,印顺法师在《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》序中肯定的说:...”为菩萨戒;中国佛教一向所说的菩萨“三聚净戒”,以七众律仪为菩萨的“摄律仪戒”(出于《解深密经》及《瑜伽师地论》),是中期大乘的后起说⑩。  印公认同此说,而对于初期大乘为何以善为菩萨戒?在《...

    清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42267021.html
  • 深潜不露,是名持戒[净空法师讲]

    可知,持戒要会持,如果不会持戒,完全着重在形式上、事相上,与清净心了无干涉,那就错了。那一种持戒是修人天福报,是修善而已,所以跟戒是不相同的,我们学佛首先要把它辨别清楚。   譬如善业道,里面有身三、口四、意三。身三是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,口四里面有不妄语,正好是五戒里面的四种。可是诸位要晓得,五戒和,上述四种(杀、盗、淫、妄)名称虽然相同,意思却不相同,修持的方法不相同,它的果报也...

    净空法师讲

    戒律|持戒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7/183015189.html
  • 莲池大师:念佛人惟一心不乱

    恶人必不念佛,其有念佛者伪也,非真念也。喻如恶人修求天堂,恶人必不修,其有修善者,伪也,非真修也。曾未有善人一心念佛而不生西方者也。   又问:“古德云:‘舍秽...

    莲池大师

    念佛|莲池大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7/14073010298.html
  • 关于以戒为师

    、摄律仪戒,指受持五戒、八戒、十戒、具足戒等一切戒律,以摄护戒行和威仪;   二、摄善法戒,以修等一切善法为戒;   三、摄众生戒,又云饶益有情戒,以广修六度、四摄饶益一切众生为戒。   《...居士在《中国佛教协会三十年》的报告中谈到人间佛教时指出:“我们提倡人间佛教的思想,就要奉行五戒、以净化自己,广修四摄、六度以利益人群。”这段话对于怎样实践人间佛教,如何自利利他,作了严格的界说。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55243091.html
  • 也?恶也?

    人天身,成就声闻菩提、独觉菩提的根本。此法即是‘’。” (见《善业道经》)“”的第一就是“不杀”。佛教倡导善行,爱护生命,主张和平。  心香一瓣,愿人人依佛言行,遵循沟通、理解、宽容、平等,...也?恶也?  正 如  佛教书籍汗牛充栋,佛教教理博大精深,经书虽丰,思想虽博,义理虽奥秘,但其“中心思想”无非是昭示著这样一个主题,那即是: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名佛教。”  昔日,...

    正 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3246154.html
  • 受持五戒

    受持五戒   /明法比丘   觉自愿受持三归五戒,并认真行持,关闭诸恶、不善法,必将是社会的道德楷模,而扎实地立足于实践解脱的第一个重要阶位,将生出诸定慧,直趋涅槃城。佛陀的成道也是受持五戒、,而成就道业,佛陀说:“吾今成佛由其持戒,五戒、,无愿不获,诸比丘,若欲成其道者,当作是学。”(《增一阿含经》卷十六,大正藏第二册、第626页上)所以,修学佛法者应当重视五戒的受持与行持,身语意...

    明法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63248836.html